1.小米2024年出车,你期待小米车吗?

2.超级播报:小米/百度造车又起风波?

3.小米造车:梦想了很久,赶了个晚集

4.小米汽车和北汽蓝谷有合作吗

小米汽车新闻播报的内容是什么_小米汽车新闻播报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在其Twitter上发文分享了其谈到了其对电动汽车行业的一些看法,他表示:我们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他认为电动汽车是一种以智能化、软件化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小米电车会对市场形成的冲击力是比较大的,因为这几年油价是非常高的,所以造成了很多人对于电车也变得越来越青睐。在一定程度上电车的销售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一些燃油汽车的销售。

现在很多人对于电车的关注程度是越来越高的,虽然电车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没有那么高,但是随着未来能源危机的加剧,电车的使用频率肯定会越来越高的。当然我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的看待所有汽车的使用情况,我们如果没有非常必要的情况,我还是建议大家绿色出行的。另外大家也能够看到这几年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是比较频繁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绿色出行对于我们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大家在购汽车的时候也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情况,这几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人的经济压力比较大,如果在这个时候购买车辆会给自己造成的经济压力会更加大。所以说大家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通过这个新闻,我们也可以意识到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更长远,一定要找到突破口,因为目前整个市场不是特别的乐观,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我们整体的经济下滑是比较严重的,如果想要企业能够长远发展,除了保质保量之外,还要找到新的销售办法。希望看到这个新闻对于我们企业的经营者有一定的启发,能够为自己的企业发展寻找更好的出路。

小米2024年出车,你期待小米车吗?

是的。

小米汽车如果分拆上市就是独立的公司了,和小米集团就没有关系了。

2014年4月初,有媒体称在中国车联网大会上,雷军表示,小米与某知名车企秘密研制的小米纯电动汽车预计最快2015年即可实现量产;4月5日,雷军通过其个人微博对小米汽车的新闻进行澄清,小米没有做电动汽车,会持续专注在智能手机等核心业务上。

超级播报:小米/百度造车又起风波?

小米要出新车了,这是一个爆炸新闻。2024年之后每年退出一辆新车,三年内卖出90万辆车。其实我特别期待小米出新车,在我眼里,小米出新车,不会太贵,符合大众消费标准。

我是小米忠实粉丝,小米手机刚出来时,我们就够买小米手机。小米智能机,那会五六百元都可以买一部手机。苹果手机一部需要五六千元,小米手机和苹果差了上十倍。

在我眼里手机能用就可以,对手机没有太多要求。这些年手机都用习惯了,不在对手机有太高渴望。我记着刚开始用小米手机时,身边人会说,小米手机不好,会发热会死机。其实好多时候,我们不要在乎别人说法,自己开心就好。

我主要看上小米手机价格,之前再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新闻。一个农民工,买了一部智能手机,一晚上打了120个电话,后来被限制了,以为是电话。看到这个新闻,让我想了好多,尤其是年轻人,不要过于追求高品质生活,而是多回头看看父母和家人。我们可以买个一两千手机,给父母买一部手机,或者少喝一杯咖啡。给父母打一个电话,给父母一点生活费。

小汽车成为了我们代步工具,宝马奔驰这些汽车,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遥不可及。小米推出汽车,如果价格合当初小米手机一样,让我们都能接受,三年销售90万卖不是梦,是现实。

现在我们一人一部手机,手机成了我们生活一部分。以后我们出门,都坐私家车,一家两三辆汽车不是梦想,而是现实。

三年时间,我现在开始存钱。三年后买一辆小米汽车,三年厚我也是一个有车族,想想都开心。

小米造车:梦想了很久,赶了个晚集

[汽车之家?新能源]?超级播报,每周都有料,这一周新能源车圈的大不少,但有两个“谣传”格外引人注意,一则是“小米联合比亚迪造车”,另一则是“百度或将与汽车企业联手造车”,前者已被证实为谣言,后者则在官方“不予置评”中暗暗发酵。本期超级播报我们就来聊一聊互联网大佬们“下海”造车的新闻为何这么频繁,它们进军造车界,又寓意何为?

不过很快,小米集团公关部副总经理王化在社交平台针对该进行辟谣,称小米没有造车,并且呼吁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徐洁云更是在社交平台上夯实了小米不会造车,并表示:“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

上述几家车企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对这个消息发布任何看法,而百度的回应是,“对市场传闻不作评论”。反而是威马汽车董事长兼CEO沈晖点赞了关于百度或与威马联手造车的相关报道,为百度造车这个传闻添了一把火。

实际上见过大世面的网友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这几年互联网大佬们进军造车界的传闻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外有汽车专利被曝无数次,但迟迟未有实质产品推出的苹果、谷歌,内有阿里巴巴与车企合资成立新品牌。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进军造车届,寓意何为?

一、跨界造车年年有,它们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从乐视网、董明珠开始,跨界造车年年都有,为什么小米、百度会不一样?我们先从的海报上说,“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和8万多的售价这两点精准地契合了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年轻人花不多的钱就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车。

互联网企业的入局无疑能够给汽车界带来不一样的理念,但更重的是在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视通信电子架构和智能驾驶的当下,它们最重要的是能够给汽车智能化插上“翅膀”。而对于这些智能手机厂商、移动互联网内容运营商来说,智能汽车是继电视端、PC端、移动端之后,又一个智能终端的风口。

二、我们不造车只提供解决方案

和小米一样,华为、百度、阿里巴巴这些所谓的互联网企业们,实际上早就渗透到汽车行业当中,不过它们又分为坚决不造车派和暧昧派两个路线。

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它的“野心”并不小,准备在驾驶软硬件、车机系统、电驱动系统、5G车联网、车路协同生态等领域都将提供解决方案,打算和车界的博世正面“刚”。华为的动作也够快,目前已经和比亚迪、奇瑞、Arcfox极狐、长安等公司建立和深度合作的关系,迅速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

比起不少造车新势力,华为的技术储备和实力并不弱,为啥不造车?答案只有一个没有必要。目前华为已经在车载芯片、通信架构和软件算法上有所积累。未来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既已抓住了软件这个命门,造车与否真的不是那么太重要了,而且造车的门槛并不低,回报率也不高,前车之鉴够多,因此华为选择不涉及造车部分也非常合理。

在造车这个事上,相比互联网BAT其他两位,阿里巴巴算是前向迈进了一步,在布局斑马智行、达摩院、高德、千寻位置之后,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品牌。

看来百度的眼光不会只停留深度合作上?还是想通过自己“造车”,获得更深度的绑定,数据收集更完整、准确,软件架构上也能更好地和整车配合。况且从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年将是格局重塑的关键阶段,正是互联网企业借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新的风口,实现二次腾飞的好时机。

超级播报点评:

互联网企业造车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这些巨头们也在多次造车与不造车之间反复横跳,实际上无论它们是否真的“下海”造车已经不是大家关注的重点,重点是它们已经盯上了汽车软件这块蛋糕,当全面智能化时代来临,汽车制造公司是否会沦为它们的代工厂?汽车公司和科技公司之间的界限是否还那么清晰,还真的不好说。(文、图/汽车之家?姜田双)

小米汽车和北汽蓝谷有合作吗

没有赶上早集的小米,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21年2月19日,一则小米确定要造车的消息引发资本市场的波动。小米集团(证券代码:HK0181)的股价盘中一度涨幅逾12%,截止收盘,涨幅为6.42%。

其实,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并非第一次,也非空穴来风。之前,小米方面曾多次明确表态,“小米没有造车”、“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纵观此次的表态和反应,多少有些预期差和想像空间。

雷军们的情结

作为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大家都不陌生。技术达人,又做过风投,理念超前,眼光一流,富于创新精神。

雷军对于 汽车 的情结,始于多年前。早在七年前的2014年11月,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就投资了蔚来 汽车 ,据说,他当时还去硅谷拜访了马斯克,可见确实具有前瞻性。此后,他还投资了另一家车企小鹏 汽车 。

造车这件事,也不是一家 科技 公司独有的商业行为,近年来,一众 科技 巨头已经纷纷杀入。前有运筹数年、壮心不改的乐视,后有手机巨头们苹果、三星、华为,还有互联网大鳄BTA(阿里、腾讯、百度),以及索尼、富士康等的加入。

可以说,在 汽车 领域,小米先知先觉的观望,却没有真正置身其中,作为小米创始人的雷军,也只是作为战略投资人,涉足造车界。

为什么 科技 企业钟情造车这件事情,纷纷跨界染指?

近日一则消息,不可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觉。

力帆今年的第一份“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月份,力帆生产新能源 汽车 105辆,同比增长600%;售出107辆,同比增加613.3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1月份生产传统乘用车12辆,同比减少91.6%;售出1辆。同比减少98.18%。

一个月,107比1,这样的悬殊,令人咋舌。此消彼长,这也反映出目前车市的一个现状:智能 汽车 势头正劲,而传统 汽车 销量下滑严重。因此,力帆正通过重组,向新能源电动 汽车 产业倾斜。

“智能 汽车 是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但其所带来的规模性影响以及市场增量都将远超手机。在新‘新四化’的背景下,EE架构的升级将驱动 汽车 产业的价值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移,行业 游戏 规则将被重新定义,变会出现史诗级的机遇。”这是安信证券投资报告中的一段话。

“智能 汽车 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迭代之路极为相似。它们都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皆遵循着‘交互的变革--架构的升级--生态的演化’这一发展路径。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功能机按键为枢纽的交互方式,给用户全新的触控体验,并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到万能‘场景性工具’的华丽转身;智能 汽车 同样复刻了这一路径,以 汽车 座舱为突破口,通过仪表智能化、自动驾驶变革,驱动 汽车 的角色从传统出行工具转变为共享的‘移动第三空间’。”报告如此描述。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雷军这些 科技 大佬们、特别是手机巨头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这些智能手机革命的成功者,要积极布局、跨界到智能 汽车 行业中来。毫无疑问,也许落后的脚步就会让行业的发展机会失之交臂,毕竟市场足够大,未来很美好。

造车新势力

历史 就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当年的手机行业,后起之秀苹果,干掉了老牌霸主诺基亚。如今,这种叠代和变化,或许正发生在 汽车 产业。

“ 汽车 行业变革开启了 汽车 产业链调整、生态圈扩大的时间窗口,新的赛道已经开始搭建,一场新的马拉松赛跑已经出发。”2月20日,李书福在吉利集团内部讲话中表示。

“传统 汽车 产业链是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产业链;新 汽车 产业链是信息、通讯技术加机电一体化形成了生态圈产业链,从这个意义上讲, 汽车 公司正朝着软件公司方向转型。”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吉利作为的传统车企一员的危机意识。

“新势力造车一定是未来。造车新势力是苹果,传统 汽车 是诺基亚”。这样的说法为 时尚 早,但小米要造车,就不得不说一说,它的竞争对手们。

先说百度,是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 汽车 行业。今年1月11日,百度和吉利控股牵手,联合组建一家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面向乘用车市场,百度占股51%,吉利占股49%。2月18日,李彦宏表示,已经完成新品牌和首行执行官的确立,并且三年内将推出一款全新智能电动车。

众所周知,做搜索引擎出身的百度,在云计算、搜索方面积累颇深,在自动驾驶、车联网、高精地图等领域也是深耕多年,未来,百度会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百度地图、小度车载等智能化技术运用到智能电动车。

再说苹果,2月3日,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苹果公司将向起亚 汽车 投资4万亿韩元(约36亿美元),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与起亚合作,生产电动 汽车 。

此外,阿里、上汽和张江高科联合打造智已 汽车 ;华为和长安以及宁德时代牵手合作。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特斯拉。特斯拉以其类似“苹果”的商业模式打造出了划时代的智能 汽车 。理想 汽车 始使人李想曾评价“特斯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智能 汽车 。”因为它基于软件+硬件,以整车OTA为桥梁,实现了 汽车 的持续升级和常用常新,真正把 汽车 从“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

利用软件,特斯拉实现车载信息 系统的更新,并延伸至自动驾驶、车身控制、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FOTA升级,提升车辆自身性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软件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即软件应用商店和高级连接服务收费。

也正是特斯拉的成功,让外界看到了软件定义的智能 汽车 的希望,这也是资本市场不遗余力地给予造车新势力们超高溢价的重要原因。

2020年,特斯拉市值涨了7倍,蔚来 汽车 的最高涨幅则高达14倍。就连2020年才上市的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股价也是一飞冲天,市值与IPO时相比最高涨幅300%。可见,外界对于新能源车行业的未来给予了巨大的肯定。

小米的优势?

小米十周年时,雷军曾提出要升级“手机 AIOT”战略,而智能电动 汽车 无疑是下一个增长极。

当然, 科技 公司跨界车市,有它们的优势,这是指软件而非硬件。比如:腾讯做智能车联网方案的供应商。华为则为车企提供“三电”、芯片。

实际上, 汽车 软件市场规模巨大。根据麦肯锡的预测, 汽车 软件市场规模从20020年的340亿美元,将攀升至2030年的840亿美元,期间的CR为9%,超过软件市场规模整体复合增速。

如果小米造车,它手里有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另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5年,许多 汽车 主机厂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 汽车 ,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

智能 汽车 是否可以降至10万元?也许并不太遥远。2月14日,媒体报道称,特斯拉中国区总裁朱晓彤表示,正在研发一款面向大众更廉价的车型,预计零售价只有16万元。不过,此说法并未得到特斯拉的官方认可。可是,证券分析师们却认为,利用中国工厂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特斯拉仍然有很强的降阶空余,10万元的价格,并非无稽之谈。

当然,特斯拉不吝降价,它的意图在于抢战市场份额,依靠软件赚钱。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软件,自2019年发布以来,获取超过30亿英里的道路数据,为其推出的完全自动驾驶选择包(FSD)提供了支持,价格也一路上涨,从5000美元涨至1000美元,涨幅达100%。

回归到正题,如果小米造车,会如何?目前,新入局的 科技 巨头,跨界造车,取的主要是和旧玩家合作的结盟的模式。

“华为+长安、百度+吉利,阿里+上汽、富士康+拜腾、苹果+起亚”是目前最活跃 科技 巨头入局造车的结盟对象,即 科技 巨头+传统车企。

小米虽然之前,做手机时,有对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整合的经验,但是净利率并不高,2020年第三季度来看,其净利润率为5.7%。可见,如果小米跨界造车,在硬件方面,它并不具备优势。抢占智能车联、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这些增量市场,才是 科技 类企业的长项和积累。

目前,小米的智能 汽车 版图中,投资了凯立德、蔚来、小鹏 汽车 、博泰,注册成立了“小米车联”,布局了车联网项目。如果小米真的要置身智能 汽车 行业,没有赶上早集,又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米汽车和北汽蓝谷没有合作。

此前,有接近小米的知情人士曾表示,小米汽车实现轿跑车、SUV车型的“双线推进”战略:通过一期自建工厂生产轿跑车型,通过与其他汽车制造商合作代工生产SUV车型。

小米曾与江淮进行过洽谈,但是最终未能达成合作,而北汽蓝谷则与小米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也是其潜在的代工商之一。

根据此前小米方面的透露,小米汽车在北京亦庄将分两期规划建设整车工厂,一期工厂已基本建成并投用,产能每年15万辆,而豪赌小米造车的雷军则表示,2024年的目标是销售10万辆汽车。

小米汽车的发展历程:

2014年4月初,有媒体称在中国车联网大会上,雷军表示,小米与某知名车企秘密研制的小米纯电动汽车预计最快2015年即可实现量产;4月5日,雷军通过其个人微博对小米汽车的新闻进行澄清,小米没有做电动汽车,会持续专注在智能手机等核心业务上。

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集团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2021年4月1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小米汽车”商标,国际分类为手工器械,注册号54856491,商标状态为商标申请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小米汽车有限公司